云南磷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云南磷都     

故 乡 行

贺仁生


     故乡,有我的亲情友情,有我年少的足迹,有我十年寒窗的梦想,还有铭刻心骨的记忆,离别家乡快40年了,这些汇聚成了我心中无尽的乡愁。
     随着岁月流逝,双亲亡故,家乡变故乡,那屈指可数的探望,总难以了却心中对故乡的眷恋,亦然魂牵梦萦着故乡。而今,我的生活条件好了,国庆、春节长假常出门旅行,最愉悦的旅行莫过于回故乡了,能够重新拾起我久远的记忆,去寻找我那被风花雪月洗涤过的足迹,慰籍我游离的心灵。可每次回到故乡,耳闻目睹许多的变化,不仅物是人非,似乎一切皆变,变得熟悉而陌生,唯有不变的是亲情、友情和乡音。
     今年春节,是我时隔5年的故乡行,此行的目的是带着感恩与孝心走亲探友,给长辈拜年。也因此感受到了故乡浓浓年味,相会了一些走南闯北的亲友,有的同学、战友、工友获悉我回乡,纷纷电信邀约相聚,因事先安排好了行程,若改变就会延误时间,我只有婉言谢绝,留下了相见不如怀念的遗憾。
     我的村庄原先有二个村小组,200多户人家,如今,除了十多年前建的房子外,却很少有人在村里建房了,都去镇上买房子住了,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这样,一个小乡镇正在成倍的不断的长大,楼房林立,商贾集聚。村庄留下的是一些无能力买房和不习惯城镇生活的人,还有一些无人居住已残垣断壁的老房。我对这些老房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房前屋后留下了我的足迹和美好的回忆。当年气壮如牛并长于我的人已经变老了,古稀老人已逐年减少,他们能喊出我的乳名,讲述我成长的故事。我给乡亲和长辈们拜年,他们的年龄均接近80岁,最长的已90岁了,他们个个身板硬朗,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对我及村里的同龄人的故事如数家珍。在他们心目中,我永远是个孩子,不烦谆谆教诲,要以感恩之心去为人和从业,感谢党,珍惜美好生活。
     1981年7月,我高中毕业,从此离开母校。大年初六早晨,我去母校操场跑步,见到当年学校养猪并烧开水的罗师傅,顺便喊了一声向他拜年,他仔细地看了我一眼,就叫出我的名字,并说出了我是某村的,并说你怕有40多岁了吧。我连忙更正我的岁数,36年过去,学校已送走上万数的毕业学生,更何况我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我对罗师傅的记忆感到惊呀,也由衷地感激。
     我感恩母校,更感恩这个时代,一学长建立了高中校友微信群,把我拉进了群,从此结识了当年学霸级的校友,青葱般的学生时代已成为美好的话题和回味,彼此间加深了印象和了解,而今个个事业有成,儿女已立业成家,也即将进入退休阶段,而那纯真的友谊和兄弟姐妹般的情谊却始终如初。我与一些远道回故乡过春节的学友,被在家乡县市工作的学友以地主之宜,热情邀请,盛情款待,一声问候,一句祝福,心间回荡着温馨。
     一日战友,一生兄弟。战友无论是当官,做老板,还是平民,不分彼此,兄弟情同手足,固若金汤。我回乡的时间不允许和战友联系,而战友从微信里得知我回乡,互相通知要与我见面,利用我要离开故乡衡阳的最后一晚上在一块吃饭、喝茶、聊天,共叙在绿色军营里那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家乡变故乡,归途更漫长。每当夜深人静时,床前无光,地上无霜,侧身望窗,亦然他乡。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已深深的烙在我心中,心系故乡,情系故乡,不知何时是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