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磷都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 云南磷都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公司“工匠精神”的打造与传承


 

     编者按 “工匠精神”是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所谓“工匠精神”,其核心在于,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毋庸置疑,当今的中国,当今的公司,正处在转型升级,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工匠精神。
    公司作为50多年的老国企在同行业中创造了许多辉煌,特别是近年来,涌现出了像李文洪、肖永湖等一批“工匠”,正是源于我们公司50多年来有一批专注、敬业与精益求精的工匠。在新形势下,在组织变革的今天如何打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内生文化动力,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撑,是每个员工都应该积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今天刊发该稿,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广大读者赐稿,与大家分享。
    李文洪,晋宁磷矿铁路队装载机班班长,凭借着25年的执着与坚守,成为装载机操作的大师级人物。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云岭首席技师”。2011年经云南省总工会授牌成立了“李文洪劳模创新工作室”,2015年经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牌成立了“李文洪技能大师工作室”。
    肖永湖,昆阳磷矿装载机司机,一路潜心研究、精益求精,2005年至今,先后荣获昆明地区装载机技术状元、云南省职工技术技能装载机大赛冠军、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在“追梦南极,直通极限”——首届全国土方机械操作技能大赛装载机大赛中获得全国总冠军。
    李奇,昆阳磷矿挖掘机司机,在“追梦南极—直通极限”第二届全国土方机械操作技能大赛上,获得挖掘机操作技能冠军。
    还有“张世亮、张军、王从丁、江俊、詹静、马坤、肖龙、张英子……”等一大批优秀的技术操作能手,用精湛的技艺诠释了磷化集团“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从一花独放,到满园春色。这些年来,磷化集团一线员工的操作技术能力呈现出百花齐放式的增长,这绝非是偶然的现象,而是长期重视与培育和传承的结果。目前,公司有在岗员工3300多人,其中在岗一线工人2148人,高级技师3人占0.09%,技师406人占13.28%,高级工463人占13.82%,中级工362人占10.8%,初级工462人占13.79%,其他452人占13.49% 。正是这些一线的技能人才构成了公司发展的中坚,支撑起了矿山持续发展的脊梁。
    平台打造 构筑成才通道
    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人才,历年来,公司积极倡导“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理念,不断为公司技能人才搭建成长、成才和成功的平台,这既是国有企业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更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具体体现。
    长期以来,公司着重打造内、外两个平台。对内由公司及各单位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技能比武、岗位练兵、“三单”考核等活动,促进技能人才的尽快成长;对外则积极组织参加省市操作技能大赛、“柳工杯”等全国性操作技能大赛。各级组织也围绕这个目标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如为确保竞赛成绩,各参赛单位、参赛职工准备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相互交流切磋,认真组织培训和选拔,公司相关部门、所属参赛单位及车间领导亲临现场,与选手一起探讨竞赛的内容和操作的细节,选手们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勤学苦练,你追我赶,力争能在大赛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技能和风采。通过内外平台的相互结合,不断锤炼技能人才的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为公司操作技能人才在各类各层次技能比武中不断取得优异成绩创造了条件。
    同时,公司常年与云南省化工高级学校、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合作,对化工、分析、机械维修、土石方机械操作、汽车驾驶等相关岗位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同时,认真做好未纳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范围工种的培训,如皮带工、磨机操作工、旋流器操作工、破碎工等,以报考与岗位工种相似或相近工种证书的方式,实现公司一线生产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切实提高一线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
    考核促进 提升操作技能
    公司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六大工种 “单人、单机、单班”产量与能耗的“ 三单”竞赛考核,以考核促进激发主要岗位工种员工的创造力与活力。考核结合年度采选生产技术计划和生产经营计划及财务预算,依据设备类型(电铲、钻机、挖掘机、矿用汽车、推土机、装载机)和设备作业内容及设备作业环境条件,制定生产设备能耗与生产量指标预算表和设备操作月度考核评比表,对生产量和能耗指标进行考核,坚持按班、日、周、月公示,坚持每周分析能耗指标,每月评出先进给予奖励,同时,公司坚持每月在《云南磷都》报上制作专版、每年制作《“三单”考核名星画册》以此鼓励表彰优秀技能人才,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了主要设备操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技能、比贡献、比产量、比降耗”成为广大员工的共识,为实现全年的生产经营和挖潜增效目标提供了保障。同时,通过拓展六大工种考核内容和浮选、质检、电工、钳工、焊工等其他不同工种的技术比武,以点带面,引导广大职工争做“技术能手”,促进学习型、技术型员工队伍建设。
    导师带徒 促进技能传承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对于公司来说,个人的技术再好,力量毕竟有限,因此,公司高度重视技能传承,大力推进“师带徒”工作,坚持把“师带徒”活动作为服务企业改革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落实。
    公司将新分配至各单位的大中专院校生及部分调岗人员纳入“师带徒”活动,根据岗位业务要求的不同,灵活掌握,签订师带徒协议来明确职责义务,师傅按照教学计划实施教授,通过带思想、带观念、带技术,促进青年职工尽快地成长。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徒弟们少走了不少弯路,让他们很快成为生产骨干、技术能手,具备为企业发展服务的能力。自2007年以来,公司先后有1200多对师徒签订了师带徒合同并完成了考核认定工作,通过“师带徒”活动成长起来的多名年轻人在省内外操作技能大赛中成绩名列前茅,一大批青年骨干逐渐成为公司生产工作的主力军。
    典型示范 营造勇争一流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公司坚持以榜样为标杆,认真做好典型示范工作,积极发挥劳模工作室、劳模班组作用,努力营造勇争一流的浓厚氛围。坚持把各个岗位不同工种中涌现出来的技术能手和先进个人树为榜样,在公司范围内广泛宣传,通过报纸、宣传栏、广播和座谈交流会、宣讲会等载体和方式,广泛深入宣传技术能手和先进个人的事迹,用榜样的精神去感染和激励职工,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作用,让先进人物橱窗里有形象,报纸上有事迹,待遇上有体现。营造了 “学技术、练本领、比技能、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为生产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近三年来,公司共拿出劳动竞赛专项基金216万元,用于表彰奖励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和个人。
    在做好典型示范的基础上,公司以劳模工作室、劳模班组为平台,紧扣生产工作实际,以技能竞赛、人才培养、课题研究、新技术应用与推广、节能降耗等工作为重点,立足本职,不断解决生产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全国劳模李文洪命名的“李文洪劳模工作室”,自挂牌以来,为了适应公司和矿山生产工作需要,迅速提升装载机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保障生产作业安全,李文洪紧密结合班组人员和生产工作的实际特点,成功实施“一种方法,一个标准,三个到位”的班组管理方法。“一种方法”即“1+1+3+6”的培训模式,即1个月的适应性学习阶段,1个月的装高边车练习,3个月的汽车装载练习,6个月的巩固学习提高,快速提高操作人员技能。“一个标准”即严格执行装载机现场作业标准,保障作业安全和工作质量。“三个到位”即班前会安排工作到位,设备检查到位,班组效能分析到位,使生产、设备、安全、效率和班组管理形成统一的整体,该班组管理方法在生产工作中广泛运用,收效良好;以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裴贵虎和省劳模肖永湖组成的劳模班组,通过认真分析研究设备技术性能和作业现场条件,积极探索装载机使用管理的方式方法,摸索总结出“五不出车、三个到位、六不离岗”的作业管理方法;以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金荣革命名的“金荣革创新工作室”,主要开展焊工、钳工技能学习培训,承担公司技改、创新和研发项目,既培养技能人才,同时又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乐爱国 胡崇良/文 贺仁生 李剑雄/图)